“印爺爺,您是怎么走上農業科研之路的?”
“請問您與袁隆平爺爺有過交往嗎?”
“現在人們都非常注重健康問題,請問怎么鑒別蔬菜質量的好壞?”
......
5月12日,中國科學院院士、湖南農業大學一級研究員印遇龍來到長沙市明達中學,為500余名學子帶來一場題為《新功能農業種養一體化的現狀與未來》的農業科普講座。一個半小時的講座結束后,同學們圍著主講人提問并簽名、合影,久久不愿離開。
本次講座活動是由中國科協科普部、湖南省科學技術協會、長沙市科學技術協會聯合舉辦的“院士來了”科普助力“雙減”系列科普公益講座活動中的一站,旨在幫助學校建構科技創新活動的形式與內容,豐富學校課外活動,激發學生對科學技術的興趣和熱情。
在我國步入小康社會后,國民過上了溫飽富足的生活,但解決“隱性饑餓”的問題又提上日程。“功能農業”的發展方向是生產營養豐富、健康,特別是微量營養素富集的農產品。在講座過程中,印遇龍院士結合自己的工作、生活經歷,以圖文并茂的課件,從“農業種養一體化的實施背景、農業種養一體化的技術與模式以及功能農業種養一體化的優勢與成效”三個方面深入淺出地闡述了他在功能農業種養一體化方面的研究和思考。主題報告結束后,看到同學們意猶未盡,印遇龍走下主講臺,與同學們親切交流、互動。
講座前,長沙市明達中學校長曹建新發表熱情洋溢的致辭。他介紹,近年來,該校通過課程融合、特色課程和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激發同學們對科學技術的興趣,培養同學們的科學素養和創新能力。學校科創信息中心在全校開設不同層次的科創課程,開展一系列科創活動;學校與國防科技大學等7所著名軍工院校聯合創辦了“國防科工班”,培養頂尖科技創新人才;該校通過廣泛的研學活動和生涯體驗,引導同學們深入鄉村、企業、銀行、醫院,現場感受科學技術在社會生活中的應用,以及科技創新給各行各業帶來的巨大變化。他勉勵同學們珍惜機會,用心聆聽,在學習專業科學知識的同時,更要學習印遇龍院士以科技報效國家、以科技造福人民的偉大情懷。
活動介紹后,省市科協的負責人表示,今后將繼續對明達中學的科普工作給予指導和支持,共同開展豐富多彩、富有特色的科普活動,助力學校落實“雙減”政策,深化五育并舉和科創教學。
(校園記者:彭聯聯)